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技进展
科技进展
  • 寄生虫病所在Journal of Infection上发表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2025-04-23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俗称包虫病,是一种全球性人畜共患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控的寄生虫之一。寄生虫病所基于2004-2022年全国棘球蚴病监测数据,通过多维度分析揭示了我国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为全球棘球蚴病防控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展示了我国在寄生虫病控制领域的贡献。研究强调,未来需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巩固防控成果并加强国际合作,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疾病控制目标。   在2004-2022年期间...

  • 病毒病所在Journal of Infection上发表了“中国脑炎 / 脑膜炎的病原菌谱是否发生了...2025-02-27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30年消除脑膜炎》的倡议。通过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脑炎/脑膜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显著降低。及时了解一个国家的脑炎/脑膜炎病原体谱的动态变化对于流行病控制至关重要。   据此,病毒病所虫媒室于2018至2021年间,收集了来自18个省份的229名脑炎/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样本,利用靶向下一代测序(tNGS)技术和qPCR进行病原体平行检测。研究发现,2018至2021年间脑炎/脑膜炎的病原...

  • 传染病所在Microbiome上揭示耐药基因的区域性流动2025-02-17

      “One Health”核心思想为强调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境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倡导通过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实现人类、动物和环境的整体健康。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是“One Health”的重要应用范畴之一,细菌耐药给全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耐药菌在人、动物和环境之间的传播错综复杂,揭示“One Health”下耐药基因在不同环节之间的流动对于遏制耐药细菌传播至关重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

  • 环境所在Lancet Planetary Health上发表气候变化下极端降水相关死亡风险的预估研究...2025-02-13

      气候变暖形势下全球降水趋势发生异常,暴雨等极端降水事件频发高发,危害人群生命安全与健康。然而,关于暴雨相关的疾病负担水平以及未来气候变化下其时空分布趋势鲜有研究,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研究为气候变化健康适应举措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所李湉湉研究团队应用大规模人群健康监测数据、降水暴露数据和疾病负担评估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暴雨与人群意外死亡、非意外死亡结局的关联,据此评估在未来不同减排路径...

  • 我国报道首例狄氏锥虫感染病例2025-02-05

      锥虫病持续对人类健康构成全球性威胁,人类感染锥虫病主要由布氏锥虫和克氏锥虫引起。狄氏锥虫是一种起源于蝙蝠的锥虫虫种,与克氏锥虫近源。   2024年9月26日,Journal of Infection发表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军事科学院共同完成的我国首例狄氏锥虫病的病例报告。该文章报道了我国首例狄氏锥虫病病例,患者是一名来自山东省的30岁孕妇,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持续发高烧,呼吸急促、胸闷,并伴有...

  • 环境所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溴代偶氮染料通过PPARα/RXR和PXR受体...2025-01-27

      溴代偶氮染料作为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其长期慢性毒性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关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唐宋研究员团队聚焦于环境浓度下溴代偶氮染料—分散蓝(DB79)对斑马鱼繁殖力的长期及代际影响,采用斑马鱼三代暴露模型,结合计算机模拟、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体外测定等多策略整合分析方法,揭示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类视色素X受体α(PPARα/RXR)和孕烷X受体(PXR)配体结合是D...

  • 传染病所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道健康人群携带耐药沙门菌及隐匿传播2025-01-27

      从人群、动物、环境等环节监测耐药病原菌,对绘制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全景、追踪跨界面传播与溯源、评估扩散感染风险,尤其对耐药控制策略措施的制订是必需的。目前对病人、养殖动物、环境、食品开展的监测和分析较多,但对健康人群携带耐药病原菌和可能的传播作用认识还很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与广西玉林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对2013至2020年间260315人次健康成人的沙门菌携带及其耐药性开展了流行病学、病原学和...

  • 营养所在The BMJ发表中国贫困农村地区早期儿童营养显著改善文章2025-01-03

      2024年10月28日,The BMJ发表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论文。研究依托全国性大规模抽样调查,发现2016-2021年间中国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儿童贫血、生长迟缓、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迅速改善,患病率降速远超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相关要求。截至2021年,中国贫困农村多项儿童营养指标已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研究期间,不同经济发展水...

  • 辐射安全所在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上发表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碘-131...2024-12-24

      2024年7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孙全富研究员及其团队在辐射研究领域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上发表一篇题为“Measurements of 131I activity in thyroid of workers at the place of radioiodine therapy in 38 hospitals in China”的论文。   该论文报道了中国部分放射性碘治疗场所工作人员甲状腺碘-131活度水平,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约四分之一的核医学工作...

  • 施小明和唐宋研究员团队在EHP期刊发表2篇暴露组学研究成果2024-10-10

      2024年7月20日和9月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施小明和唐宋研究员团队在环境健康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EHP,IF:10.1)发表了2篇重要暴露组学研究成果,分别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Personal Abiotic Airborne Exposures and 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among Healthy Adults (60–69 Years Old): A Combined Exposome-Wide and Lipidome Mediation Approach from the China BAPE Study”和“...

  • 环境所在Building and Environment上发表中国两城市住宅室内黑碳浓度的测定与建模...2024-08-27

      黑碳(BC)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燃烧来源颗粒物的示踪物。研究表明室内BC与不良健康效应显著相关,例如气道及系统炎症、氧化应激、认知障碍以及早期心肺血管损伤等。目前我国关于住宅室内BC测定及建模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   环境所研究团队以北京和南京城区居民住宅为研究现场,采用光学法同时测定室内外PM2.5滤膜样品中BC含量,通过调查问卷收集采样期间住宅及家庭基本特征、室内人员吸烟、门...

  • 慢病中心在Lancet上发表2050年全球疾病负担预测评论性文章2024-08-15

      2024年5月18日,全球疾病负担(GBD 2021)研究团队在Lancet杂志发表了205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预测文章,预测了不同情景下204个国家和地区2022-2050年的致死性及非致死性疾病负担的结果,预测场景包括以下五种:参考情景(基于历史趋势的最有可能的未来)和到2050年消除某些风险因素的替代情景(更安全的环境情景,改善儿童营养和疫苗接种情景,改善行为和代谢风险情景,以及全面改善以上危险因素的组合情景)。该研究估计,...

  • 环境所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海鱼可降低全氟化合物对糖代谢紊乱影...2024-08-15

      目前研究表明海产品为全氟化合物(PFASs)的主要食物摄入来源,同时其对糖代谢起到保护作用,而PFASs、海产品及糖代谢三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环境所研究团队利用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CNHBM)的基线数据分析了8种PFASs化合物(PFOA、PFNA、PFDA、PFUnDA、PFHxS、PFHpS、PFOS和6:2 Cl-PFESA)与早期糖尿病/糖尿病和空腹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经加权logistic回归发现,血清中的PFASs与前期糖尿病发病呈显著正相关。亚组分...

  • 病毒病所研究发现脾酪氨酸激酶抑制剂R406对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具有抗病毒和抗炎作用2024-06-20

      宿主免疫反应失调所致的致命并发症在重症流感病毒感染致病致死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高于感染性病原体急性毒力带来的损伤。尽管目前尚未明确有高效的宿主免疫靶向调节制剂或应用方案,但特异性抗病毒药物联合宿主导向免疫治疗已经被认为是重症流感控制较有前景的治疗策略。脾脏酪氨酸激酶(SYK)作为一种关键的免疫信号分子和治疗靶点,在呼吸道炎症和急性肺损伤中发挥多种生理病理学作用,在重症流感病毒感染免疫损伤调节...

  • 环境所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环境剂量下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2024-06-03

      卤代苯醌作为一种饮用水中普遍存在的新兴消毒副产物,因表现出较高生物毒性效应而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致癌性,可诱导细胞和生物体的氧化损伤,可与DNA或蛋白质形成DNA加合物,影响基因组甲基化等。然而,目前毒性效应研究中所用卤代苯醌的暴露浓度主要在0.5 μg/L到50 mg/L之间,这远高于其在饮用水中的真实浓度。因此,评价环境剂量下卤代苯醌的毒性效应对揭示其健康风险至关重要。   本团队首先利用高效液相...

  • 辐射安全所在Food Chemistry上发表食品中90Sr和210Pb联合分离分析方法文章2024-06-03

      2024年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吉艳琴研究员及其团队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上发表一篇题为“Determination of 90Sr and 210Pb in food samples by 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 after sequential separation with an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ic column”的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检测方法研究文章。通过萃取色层连续分离食品中90Sr和210Pb,建立快速准确的液体闪烁计数器检...

  • 环境所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发表热浪与臭氧污染复合暴露与人群死...2024-06-03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随着未来气候变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复合发生概率将增加,将加剧人群健康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通过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来增加空气污染暴露水平,从而进一步产生健康危害。我国关于空气污染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复合健康效应尚存在大片空白,迫切需要开展系统性研究,明确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并进一步厘清其空间异质性、敏感疾病...

  • 环境所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居室积尘中重金属环境污染特征及...2024-06-03

      居室积尘中的重金属,由于其持久性、高毒性、难以降解性,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室内重金属的浓度通常高于室外环境,更易通过摄入、皮肤接触和呼吸吸入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研究者通过多城市真实入户数据,聚焦日常暴露情景下的室内环境健康问题,评估居室积尘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可为儿童健康风险防控以及相关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研究团队基于我国10个城...

  • 寄生虫病所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发表肝吸虫病综述2024-06-03

      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猫后睾吸虫是3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肝吸虫,其中前2者是明确的致癌物,可以导致胆管癌。人类因生食含有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而罹患肝吸虫病。   2024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钱门宝研究员、首席专家周晓农研究员与瑞士热带病和公共卫生研究所Jennifer Keiser教授、Jürg Utzinger教授等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发表了关于3种肝吸虫病的全...

  • 环境所在One Earth上发表中国碳中和路径对空气污染相关心血管疾病负担预估文章2024-06-03

      2024年1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李湉湉研究员/班婕副研究员团队在Cell子刊One Earth上在线发表题为“China’s carbon-neutral policies will reduce short-term PM2.5-associated excess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的学术论文,预估了中国不同碳减排政策路径下大气PM2.5短期暴露相关冠心病、脑卒中发病负担,评估了碳中和政策可带来的健康收益。   该研究基于全国人群发病监测数据与病例交叉流...

Baidu
map